内容平台新话语权之争打响—阅读天天快报的“有料”逻辑
新媒体观察者魏武挥老师认为:“工具一旦加上内容,就拥有了渠道的雏形。而一旦加上信息过滤机制,就构成平台。如果平台还能满足刚需式的高频,就成为了互联网的顶峰——入口。”内容的争夺,更大程度上还是出于抢占入口的角度。腾讯此番推出芒种计划,显然正是致力于解决内容生产者最头痛的几个问题:赚钱、内容分发、大数据推送等等。依托大数据的分析计算,腾讯能够洞察到用户对于不同产品形态的需求和使用场景,同时利用社交网络体系,又将这些需求连接并且互动起来。“芒种计划”或将一举打破“好内容无人问津,而用户也找不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资讯”的自媒体魔咒。对此,中国十大自媒体之一的王冠雄表示:“我看好芒种计划,因为‘天天快报+腾讯新闻’的入口威力。” 纵向来看,从PC时代开始,腾讯就提出要做媒体矩阵,腾讯新闻在门户类型的客户端稳居第一。但是在个性化分发的App方面,2012年8月推出的今日头条冲在了最前面。今日头条最早开启了基于数据挖掘的推荐引擎产品,向用户推荐有价值的、个性化的信息,成长很快。虽然腾讯新闻在流量上依然居首,但在今日头条的冲击下,天天快报可视为在老大位置上坐惯的腾讯一次有针对性的回应。 “资讯”与“信息”深沉纠缠兴趣引擎或将颠覆传统阅读格局 站在市场的角度,在浅阅读层次上,仅仅追求资讯的时效性和热门,如今已经做到饱和了。资讯内容的差异化和二次解读,制造用户的阅读偏好对立,强化用户互动,是目前浅阅读最重要的运营思路。而这种竞争模式下,看起来已经成红海的移动阅读,实际上还是有新产品生存的空间,就看运营思路如何切入用户的差异化需求点。 根据内容特点和用户定位,当前的泛资讯阅读市场可以初步分成资讯类、期刊类、图书类。这三类阅读App的差异化非常明显,重点推介的内容在深度、文风、收费模式上也都有各自的优势。 比较来看,期刊类门槛相对比较高,传统期刊杂志在这方面的运营思路很明确,阅读不强调新闻的简单播报,而追求新闻视野和观点。例如三联强调其文化解读、中国新闻周刊强调政治经济分析,外滩画报强调都市流行等,都已经成功建立起了自己的品牌定位。由于期刊类阅读对内容品质的要求比较高,目前基本还是既有的著名期刊垄断了这类市场。 传统图书阅读方面,以起点为代表的网文移动阅读一枝独秀,其在付费模式上已经培育出了成熟的用户市场。 资讯类App竞争最是激烈。除了过于碎片化的内容带来的浅阅读效应之外,资讯类内容的趋同化,使得从内容上很难打出不同App的自身特点。新闻追热点是常态,如何做出自己的特色是难点。对于这个难题,网易新闻竭力打造“无跟帖,不新闻”,将新闻评论互动拓展成新闻的一部分,凤凰新闻开辟主笔专栏,围绕新闻热点力推红人的不同解读,而非传统的资讯服务商走的是另一条路,比如今日头条依靠内容非授权复制,在先发优势和资本优势之下,俘获了众多用户。 在这种阅读格局下,天天快报的出现,或许是个变局。在已有腾讯新闻客户端的情况下,天天快报和传统新闻App看似相似,但有显著不同。 腾讯新闻客户端更接近专业的新闻风格,主张是“事实派”,即在大家都关心、感兴趣的话题方面要走在最前面,而天天快报虽然也有硬新闻,但更侧重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以趣味性、好玩的内容为主,正好形成一种互补效应,这也是天天快报上线一年,成长速度领先所有资讯客户端的重要原因。 据统计,腾讯新闻客户端现在每天的发布量是6000条左右,其中已经有一些自媒体的优质内容,而天天快报一天现在的有效分发量大概4万条。或许真如第一财经前总编辑秦朔所言,天天快报的崛起,或将引发内容聚合平台格局新一轮大洗牌。 “组织内创业”重构竞争优势腾讯创新变阵效果待市场检验 据统计,腾讯新闻+天天快报+今日头条正在挤压蚕食其它所有资讯App产品的市场空间,预计明年这三家加在一起,能够瓜分50%的市场。 前景无疑很美好,但移动互联领域,“唯二定律”正在向“赢家通吃一切”演化。而拥有中国乃至全球互联网业最完整产品线,并且拥有最多业内第一至少是第二的腾讯,对此趋势和格局不仅有着深刻和丰富的感触,同时也是这一趋势的最大推手。而腾讯新闻和天天快报的并驾齐驱,则或许是中国乃至全球新媒体业的另一个全新现象——一家母公司拥有某细分市场的“G2”。 北大国发院教授马浩的定义:内部创业,是由一些有创业意向的企业员工发起,在企业的支持下承担企业内部某些业务内容或工作项目,进行创业并与企业分享成果的创业模式。相对于另立山头,自力更生的创业方式,内部创业在资金、设备、人才等各方面资源利用的优势显而易见。同时也有利于企业采取多种经营方式,扩大市场领域,节约成本,延续企业的发展周期。现代商业“内部创业”和“内部竞争”,即组织内创新创业已经成为国内外大企业,尤其是新兴行业企业的重要创新机制。 马浩教授在多篇文章中,对腾讯的“组织内创新”机制给予高度评价,他同时认为,在已有一个腾讯新闻客户端的情况下,腾讯再推出天天快报,是一次典型的组织内创业创新变阵。 对于天天快报的主要竞争者-今日头条,天天快报总经理王永治认为算法是未来的竞争之关键。“市场空间很大,新成长起来的、有阅读需求的年轻人很多,我们两家是抢不完的,现在是你装你的,我装我的,或者两家都装。未来要比拼的,还是算法的分发效率,看谁的推送效率更高。” 据了解,目前天天快报的用户特征标签是10万+,纯粹属于硬资讯的不到20%。而腾讯算法的基本原则是“跟兴趣匹配度越细越好”,他们希望在人群上面分出几万种用户类别,关键词上升到百万级别,构成更细微的词库。这样,一方面,因为有微信和QQ的大数据基础,对用户兴趣的把握天然就会更精准;另一方面,王永治说,“我们接下来要下功夫的是推荐效率,优化算法。比如像这种类型:五道口楼上有个人跳楼这个新闻事件,我们对在方圆一公里区域内的用户发布了一个推荐,周边的人基本都收到了这个动态新闻。” 内容推荐算法和广告推荐算法就像人的两条腿,缺一不可。以天天快报来讲,背靠腾讯多年沉淀的社交优势以及微信和QQ体系屡试不爽的效果营销经验,天天快报还是有机会将两条腿练得壮实,跑得更快。 (编辑:滁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