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滁州站长网 (https://www.0550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聚焦 > 移动互联 > 数码 > 正文

山寨红利耗尽 互联网手机泡沫开始破灭?

发布时间:2016-11-28 19:43:02 所属栏目:数码 来源:百事科技
导读:副标题#e# 在小米手机市场份额大幅下滑,估值暴跌之后,乐视的资金危机算是捅穿了互联网手机泡沫的最后一层窗户纸。中低端消费群体在“为发烧而生”、“情怀”、“AK47”、“生态”这些资本驱动下的营销盛宴中被反复洗礼时,已经开始显露出对套路的审美疲劳

3年前看着余承东学习魅族黄章和小米凌晨一点多在微博上与网友互动,通过微博向自己的团队开炮,开始发表激进的观点搏眼球,满满的都是后来者亦步亦趋的样子,这些动作并没多大改善外界对华为不会做消费者品牌的印象。外人看不到的是华为在终端研发上的持续高投入,坚持做自己的芯片,强调对底层核心技术的把控,对塑造产品核心差异化竞争力的战略框架构建。华为在研发领域的投入几乎为国产手机品牌之和。

OPPO和Vivo这两个一度在一线城市并不受主流市场待见的兄弟手机品牌,在大潮褪去后同样显现出了真金本色。很多人对OPPO和Vivo的印象是身边没有什么人用,但是在最火的卫视娱乐节目,热点赛事,春节等热点聚焦时刻总能看到它们的广告。拍照、曲屏……宣传诉求点简单、清晰,广告创意围绕年轻人做的很感性。回趟老家经过所在地级市和县城,OPPO和Vivo的专卖店、合作店遍布各地。

OPPO和Vivo是继华为之后仅有的经营战略清晰而又能长期坚持的手机企业。定位年轻用户、固守多年的线下渠道、持续的品牌营销, 坚持做自己最擅长的事。在线上渠道红利趋于殆尽之下,这种中端市场的综合竞争力开始凸显。

IDC最新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OPPO、Vivo出货量翻倍增长,OPPO更以2010万部取代华为1800万部成为第三季度中国手机市场新冠军。与互联网手机品牌主打中低端市场不同,OPPO和Vivo一直主攻2000-3000元中端智能手机市场。在新一轮消费升级需求的带动下,2000-3000元智能手机销量占比已经达到45.7%。

互联网手机品牌在渐渐失去线上的优势后,已经陷入了集体焦虑。在如今这个信息渠道和资讯爆炸的年代,消费者日趋理智,识别套路的能力在增强。如果产品本身没有提供品质和功能体验上的附加值,简单的情怀价值迭加很难再获得溢价能力。小米在2016年所表现出来的颓势正是这种变化的集中体现。

周鸿祎感叹做手机赶了个晚集,魅族在接受阿里的投资后平庸气质尽显,罗永浩的锤子手机真的成了相声,乐视生态手机似乎已迷失在了自己的生态里。这些归根到底还是互联网模式很难承受做硬件的这份寂寞。徘徊在低端市场的份额之争,也难以支撑互联网手机品牌在研发上持续的投入。

手机产业链已经没有任何秘密可言,红利期过后的饱和竞争,焦点重新回归到了产品。好的产品一定是偏执者的游戏。在这个不缺钱、不缺流量、不缺牛人、不缺概念的扁平时代,投机者们总在寻找下一个风口,实业精神才拥有打磨产品战略定力。

手机将死

手机和超级应用的组合,有着明显的双刃剑特征。仅就国内而言,在一个由13亿智能手机用户和10.5亿移动互联网用户构成的线上虚拟社会里,手机作为个体与线上虚拟社会唯一的连接器,一方面提升了信息获取与社会服务的效率,另一方面也明显削弱了个体与现实社会、生活场景的联系,对传统社会形态产生了较强烈的冲击。

由手机垄断的单级入口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正随着移动互联网生态的膨胀被几何式放大。信息过载下的个体被各种线上社群分类禁锢,被大数据圈养,开始喜欢被贴标签,面对兴趣内容的填塞普遍进入到了贪癫痴状态。公交车上、地铁上,步行途中,开车途中、饭桌上……手机入口链接的兴趣化商业生态,无时不刻的在争夺用户所有的碎片化时间。

对于人性的盲目迎合,加剧了群体的趋同性,以及性格与思维的割裂。信息不对称空间的大幅压缩,让人际沟通快速贬值,对于自我存在感的焦虑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期。楼越盖越高的都市丛林里,人口在加速集中,而人们彼此之间被信息流隔阂与填塞后的陌生与孤独却在不断加深。

北大徐凯文教授近期做了一个调查显示,北大一年级新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其中有40.4%的学生认为活着人生没有意义,我现在活着只是按照别人的逻辑这样活下去而已,其中最极端的就是放弃自己。

由手机垄断的单级入口,在效率和聚合的利益驱使下,粗暴的重构了人们的主流生活场景, 减弱了人们主动思考的动力与自我个性化的塑造。这种由商业化驱动,通过技术变革人为制造的群体焦虑与人类群居和个体多样性的天性而言显然是冲突的。手机与其链接的移动互联网生态发展到极致侧漏出的对人性的摧毁力,也注定了其终端垄断地位的不可持续性。

技术变革的目标在于对人性的延伸, 而场景聚合、信息过载所催生的群体性焦虑达到临界点后必然会迎来强烈的反弹。未来接入互联网生态的随身智能终端入口从单级走向多级,由多场景聚合向独立场景渗透的趋势不可逆转。

亚马逊在这方面已经率先取得了突破,其推出的Echo智能音箱以及语音助手Alexa开始在欧美市场鹊起。Alexa的设计灵感来源于星际迷航中的电脑,亚马逊希望创造一个人工智能领域的计算接口。而语音系统、智能音箱与云端的结合所提供的交互式体验给了用户一个更适应的选择。

Echo与Alexa的结合被塑造的更人性化,与手机相比,它更像一个家庭管家。在你不需要时保持静默,在你需要时随时等待你的激活,通过对话沟通完成对家庭所有智能终端的控制,小到闹钟定时、叫床、大到家电管理、防盗系统管理、汽车远程启动、车内温度控制等。Alexa帮你连接物理世界,你需要和它交流,需要和它互动,给它下达指令时需要思考自己的需求。与单向的兴趣类信息流最大限度的黏住你的碎片化时间相比,Alexa让你更便捷的管理和参与到家庭生活场景当中。

与智能家庭类似,智能汽车同样正在成为下一个重要的场景入口。智能网联汽车集合了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并融合了5G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人、车、路、后台等智能信息交换共享,具备复杂的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和执行等功能,并能实现无人驾驶。

从驾驶中完全解放之后,人在车中的时间效率和生活方式将发生本质性的改变。在丰富的智能传感硬件与更综合的车载智能系统,实时的网络互联能力的支撑下,智能汽车将带给人更为知行合一的生活方式。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行车途中的电话会议,实时的多媒体资讯推送,一天生活日程安排提醒,家庭智能终端状态汇报,打游戏,看电影……与手机相比智能汽车带来的将是另一种出行与生活方式的变革。

(编辑:滁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