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电商的营收结构和当前定位差异,打造“不同风格”的“羊毛”
但反过来,纯线上品牌转线下,难度非常大,经销商模式相当于把缩减的环节加回来,层级增加,不牺牲毛利则很难做到和线上同价;自营终端门店更是重资产、费力且分散,人力和租金成本剧烈抬升;即使是看似最轻省的品牌方直接进驻大型连锁超市,组织结构的变更与渠道的磨合也十分困难: 1)维持终端售价不变情况下,超市进销差价+货返,大概率高于线上佣金;如果要参加 KA 促销活动(如在KA 做大促、上堆头、做海报等,相当于获取线下流量),成本不会比线上低,而辐射范围比线上小。 2)促销人员、柜姐/BA 放置在不同渠道里,人力成本骤增。网店可以 200人管全国,但线下一个品牌的大型连锁超市 800家,放 800个地面促销人员将带来的明显的人力成本抬升。 3)线上品牌对于线下人群(相对大龄、低线、传统)而言,多是知名度较低的小众品牌,而线下渠道对线上品牌而言又是小渠道,在品牌内部很难得到足够的预算支持。 4)综上,纯线上品牌转线下、以自营形式铺传统渠道,难度极大,“重置成本”较高。 即使克服以上全部问题,也会发现,线上挤压线下增长,商超的增速远比线上低,疫情下更为明显。2020H1 包含民生商品、生鲜商超增速 3.8%,而线上实物商品零售增速 14.3%。 所以对于纯线上品牌来说铺设线下渠道,对管理能力和执行度都有考验,线下细分渠道多,对经销商的管理不善也会对品牌造成负面影响。 不管怎样发展,线上和线下都是两条重要的渠道,既互相竞争也是互补的关系,相信最后的结果并不是谁替代谁,而是两者的界限彻底模糊,没有明确的线上或者线下的概念。 但即便在那种情况下,在这种调研数据中也会根据调研对象和方式不同,仍然要对两者加以区分,只是到了那个时候很难说这类数据还有多少参考价值了而已。 (编辑:滁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